龙城机械厂的车间,蒸汽锤的余温尚未散尽,钳工陈师傅已带着徒弟们开始拆卸汉斯猫造的纺纱机了。
"小心齿轮咬合处的编号"
陈师傅用白漆在零件上喷上"柳机-001"
"到了越北重新组装的时候,要让新收的徒弟知道,这是金陵二十六年,咱们自己磨的齿纹。"
小明小心翼翼的抱着轴承,油污浸透了袖口,却舍不得擦,这些在脸盆鸡的轰炸机下,保存下来的的机器,如今要成为越北纺织厂的核心。
工程师们正在封装龙城产的"双马牌"缝纫机,木箱内放着用棉纸写的《维护手册》,背面画着俏皮的龙城螺蛳粉图案。
第一列载着机床的火车驶离龙城站,车皮上用红漆刷着"越北的工业崛起"。
漓城的恭城文庙,一群老夫子正在给《四库全书》的八桂抄本裹防潮纸,每册书脊都印着极小的"桂"字火漆印。
"这是乾隆年间,咱八桂学子手抄的典籍"
"到了越北,要让苗家、客家的娃娃都能读岭树重遮千里目。"